在Flask中,`g`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对象,它用于在一个请求的生命周期内保存和共享数据。`g`对象的全称是“application global”,但它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全局对象,而是与每个请求绑定的对象。 `g`对象的生命周期与Flask的请求生命周期紧密相关。具体来说: 1. **创建**:当一个新的请求进入Flask应用时,Flask会为该请求创建一个新的`g`对象,并与其关联。此时,`g`对象是空的,不包含任何数据。 2. **使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你可以在视图函数、中间件、错误处理函数等任何位置使用`g`对象来存储和获取数据。这些数据只在当前请求的生命周期内有效。 3. **销毁**:当请求处理完成后(即响应已经发送回客户端),Flask会自动销毁与该请求关联的`g`对象,并释放其占用的资源。这意味着在请求结束后,你不能再访问该请求的`g`对象中的数据。 由于`g`对象的生命周期与请求的生命周期相同,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于存储和共享在当前请求处理过程中需要的数据。然而,如果你需要在多个请求之间共享数据,或者在应用的生命周期内共享数据,那么应该考虑使用其他方法,如使用Flask的`session`对象或数据库等持久化存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g`对象在请求处理过程中是线程安全的(因为每个请求都有自己的`g`对象),但在多进程或多线程的环境中,你不能依赖`g`对象来跨请求或跨进程共享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