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简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中文名: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 * 发现时间:1936年,由匈牙利生理学家圣捷尔吉·阿尔伯特(Szent Gyorgyi)发现。 * 化学式:C15H10O7 * CAS号:6151-25-3 * 分子量:302.24(无水),338.27(二水合物) * 熔点:>300°C(具体熔点为314℃) * 性状:黄色针状结晶性粉末或固体粉末(二水合物为黄色针状结晶)。 二、物化性质 * 溶解性:能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不溶于水、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 * 密度:1.3616 g/cm³ * 沸点:363.28℃ * 折射率:1.479 * 闪点:239.5℃ 三、应用领域 * 医学应用:具有抗氧化性,可作为药品使用,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同时,还可用于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 食品应用: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提升食品中色素的耐光性,防止食品香味的改变,且可以作为抗坏血酸或油脂的抗氧化剂。 四、来源 * 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茎皮、花、叶、芽、种子、果实中,如紫杉、黄杉、落叶松、洋葱、沙棘、山楂、槐、茶叶等。 五、制备方法 * 目前槲皮素的制备方法有提取分离、酸水解法、酶法转化等,其中以酶法转化最为实用。 六、安全性 * 1999年,槲皮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三类致癌物清单,与茶、咖啡因、氯化饮用水等同列。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针对特定条件下的评价,不代表日常摄入会有相同风险。 * 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天然产物中加工生产的槲皮素列为“公认安全”(GRAS)物质。 七、其他作用 * 除了上述应用外,槲皮素还具有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辅助抗肿瘤、抗过敏、抗糖尿病并发症、镇痛等多种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服用。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