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清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会计结算方法之一,其结构是由“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这四部分组成。具体来说,“旧管”指的是期初余额(或上期结存),“新收”表示本期增加额,“开除”则表示本期减少额,而“实在”则为期末余额。四柱结算的基本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公式通过将期初余额和新增加的数目相加,然后减去本期减少的数目,就可以得出期末的现有数目。 这个公式之所以被称为“四柱”,是因为它就像支撑一座大厦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每期黄册都由这四部分构成,并且带有较强的数据防伪功能:由于每次造册都会用上一次的旧管计算出当期的实在,如果要修改当期数据,就要连带修改上一次的数据,增加了篡改难度,确保了数据准确性。在控制人口流动、防止偷税逃役、避免户种间流窜(明朝有军籍、匠籍、民籍等,采用世袭制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简而言之,“四柱清册”中的“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公式,实际上是一个简单而精确的会计核算公式,用于结算期初、期末的数值变化,以及本期增加和本期减少的数额。这个公式是中国古代会计发展的重要成果,对现代会计结算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