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界限**:这是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的第一个关键点。然而,在目前的学术讨论中,更多的焦点集中在接下来的分期上,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 2.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界限**: - 这一界限的确定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多种观点,主要包括五种主要的分期论,分别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秦统一封建论、秦汉之际封建论和魏晋封建论。 - **西周封建论**:以范文澜为代表,主张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这一派认为,西周时期的生产关系变更和发展,特别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 **战国封建论**:以郭沫若为代表,主张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战国之交,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派认为地主阶级的产生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准。 - **秦统一封建论**:以金景芳为主要代表,认为自秦始皇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派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作为判断标准。 - **秦汉之际封建论**:以侯外庐为主要代表,主张至汉武帝时,中国完全形成封建社会。该派将封建因素的生长状态与封建社会的萌芽形态,以及封建关系的法律化作为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准。 - **魏晋封建论**:主张汉武帝以后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萌芽和成长,自魏晋始,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派认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并结合经济结构来研究历史现象。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界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期观点。这些观点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形成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多种流派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