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炼胶、塑炼胶以及硫化胶在结构和力学性能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差异 1. 塑炼胶: - 形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可塑性。 - 结构变化:在塑炼过程中,橡胶的大分子链段可能会发生断裂和交联,使得橡胶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和耐老化性得到提高。分子量和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能包括分子链段的断裂、分子量的增减以及分子结构的扭曲或折叠。 2. 混炼胶: - 形态:未交联状态,具有流动性。 - 成分:由生胶(如甲基或乙烯基生胶)与配合剂(如补强填料、增量填料、结构控制剂、偶联剂等)混合制成。 3. 硫化胶: - 结构变化:通过硫化反应,将塑炼胶或混炼胶中的双键交叉链接,形成网状结构。硫化后,橡胶失去了混炼胶的可塑性,具备了交联橡胶的高弹性。 二、力学性能差异 1. 塑炼胶: - 弹性和柔韧性高,但耐磨损性能可能略逊于硫化胶。 2. 混炼胶: - 弹性仅次于塑炼胶,但其化学性质可能较差,不耐油、耐热性能有限。 - 技术指标方面,拉伸强度可能达到≥14-18MPa,撕裂强度可能达到≥40-45KN/m,伸长率可能达到≥300-500%。 3. 硫化胶: - 硫化后,橡胶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 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及耐腐蚀性能。 - 随着硫化程度的提高,橡胶的弹性、扯断强度、定伸强度、撕裂强度等可能会提高,而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可能会降低。 总结来说,混炼胶、塑炼胶和硫化胶在结构和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备过程、成分、结构变化以及性能指标等方面。塑炼胶注重加工性能和可塑性,混炼胶是制造橡胶制品的坯料,硫化胶则通过硫化反应获得了更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