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答顾东桥的信,如果认为“要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跟随,多见,从而增长见识”,这实际上是将学习限制在了见闻的末端,已经落入了第二等次的认知了,因此称之为“次要的知”。如果将见闻的知识视为次要的,那么所谓的高等次的“知”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就能让我们窥见圣人追求知识的着力点了。 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以为我是通过学得很多而能够记住这些知识的人吗?不是的,我能够用一个基本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如果真的只是“学得很多而能够记住”,那么孔子何必这样误导子贡,欺骗他呢?“用一个基本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这不就是致良知(发掘内心良善的知识)还能是什么呢? 《易经》上说:“君子广泛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诲,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以培养品德为心中所愿,那么凡是广泛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诲的行为,哪个不是培养品德的事情呢?这正是知与行合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