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来信写道:“杨朱、墨子的仁义主张,乡愿言辞的忠信,尧舜禹的禅让,商汤、武王、楚庄王、项羽的征伐,周公、王莽、曹操的摄政辅政,这些都缺少确切的证据来证明,那我们又如何去适从呢?况且对于古今的事件变迁,礼乐制度,名物制度,我们都没有深入考察了解。如果国家想要兴建明堂,建立辟雍(古代学宫),制定历法律令,准备举行封禅大典(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人们将如何使用这些学问呢?所以,《论语》中说的‘生而知之’的人,是指他们懂得义理罢了。”
你的来信写道:“杨朱、墨子的仁义主张,乡愿言辞的忠信,尧舜禹的禅让,商汤、武王、楚庄王、项羽的征伐,周公、王莽、曹操的摄政辅政,这些都缺少确切的证据来证明,那我们又如何去适从呢?况且对于古今的事件变迁,礼乐制度,名物制度,我们都没有深入考察了解。如果国家想要兴建明堂,建立辟雍(古代学宫),制定历法律令,准备举行封禅大典(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人们将如何使用这些学问呢?所以,《论语》中说的‘生而知之’的人,是指他们懂得义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