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应顾东桥的书信,首先,关于礼乐、名物以及古今社会变迁的理解,这些都必须要通过学习之后,才能验证其在实际行动中的真实性。这一点,我认为可以视为定论。” 你所提到的关于杨朱、墨子、乡愿、尧舜、子之、商汤、武王、项羽、周公、王莽、曹操等的辨别,以及之前关于舜和武王的讨论,大体上都可以类推。关于古今社会变迁的疑惑,在之前关于“良知”的学说中,我已经使用了“规矩尺度”的比喻来阐述,这里也就不必再过多赘述了。 至于明堂、辟雍(古代的学校和礼仪场所)等事情,似乎不能轻易地忽略不提。但这些讨论的内容非常繁杂,暂且就你所提出的观点进行指正,或许可以减少你的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