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术摄影(High Art Photography)是一种摄影流派,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并在1850至1870年间达到其顶峰。该流派受到当时绘画领域中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风格的显著影响,追求在摄影作品中展现绘画的细腻与美感。以下是对高艺术摄影的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影响**: - 高艺术摄影主要受到绘画中拉斐尔前派的影响,拉斐尔前派提倡回到拉斐尔之前的艺术风格,重新评定和发扬中世纪艺术。 - 英国摄影师们受此启发,试图在摄影中模仿绘画的细腻效果,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 2. **特点**: - **题材选择**:高艺术摄影避免平凡和丑陋,经常借用流行诗、历史传说、《圣经》中的寓言故事、基督生活等作为题材,旨在通过这些画面阐述道德观念,给人以教益。 - **拍摄手法**:摄影师们会自搭布景,设置豪华的陈设,并精心指导服装模特,以营造出绘画般的氛围和效果。 - **后期制作**:高艺术摄影在后期制作上常采用叠印法(Multiple Exposures),即将不同场景的画面通过后期印制组合在一起,以克服摄影画面较为单一的不足。 3. **代表人物与作品**: -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他由画家转为摄影家,作品《两种人生》模仿了拉斐尔《雅典学院》的绘画风格,是当时艺术界认可摄影作为艺术创作手段的重要作品。 - 享利·佩奇·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他的作品《弥留》通过五张底片的组合,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孩和周围悲伤的亲友们的场面。 - 威廉·莱克·普里斯(William Lake Price):原是一位英国水彩画家,后改行摄影,以拍摄结构独特的舞台背景照片而闻名,如《拜伦的节日》等。 -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著名女摄影家,其作品亦在高艺术摄影中占有重要地位。 4. **发展**: - 随着摄影艺术的迅速普及和摄影纪实观念的冲击,高艺术摄影流派在19世纪70年代后逐渐式微,并发展为画意摄影流派。 综上所述,高艺术摄影是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