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动力主义**是一种在认知科学中正迅速发展的研究范式,其主要观点和特性如下: 1. **基本观点**: - 认知动力主义将有机体的认知视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主张认知的实质是脑、身体和环境之间适应性的交互建构过程。 - 它强调认知的产生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是整体涌现的,具有具身性、非线性、情景性。 2. **特性**: - **非表征性**:认知动力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非表征立场,这与传统的认知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它认为即使在认知的发生过程中,表征也是不可以被取消的,但表征并不是唯一的解释框架。 - **环境与认知边界**:在认知动力主义的框架下,环境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背景或外部条件,而是成为认知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到认知过程中。这种视角扩展了认知的边界,将环境视为与大脑具有同等认知地位的因素。 - **心灵因果性**:从认知动力系统的角度来看,心灵的原因力可以通过系统突现属性的下向因果关系来解释。这种解释为心灵哲学中心灵因果性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3. **贡献**: - 认知动力主义揭示了认知过程的交互性、涌现性、历时性和连续性,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 它扩展了理解人类认知的维度,尤其是从一种建构的角度来理解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 4. **挑战**: - 认知动力主义虽然为理解认知提供了新的框架,但也面临着如何明确界定“认知”的概念、如何评估其对于哲学传统问题所提供的新主张等挑战。 综上所述,认知动力主义是一种强调认知过程中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力系统理论,它为理解人类认知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