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0版)》小学部分的阅读感受可以围绕其在识字写字、阅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展开。以下是我的阅读感受: 一、识字写字部分的调整与优化 新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进行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调整具体体现在: 1. 第一学段(通常是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由原先的“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这种适度的降低,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使他们能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书写的基本技能。 2. 第二学段(通常是小学中年级)的写字量则有所增加,调整为“1600个左右”,这与第一学段相比有了适当的提升,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也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的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这种总量控制确保了语文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视。 二、强调阅读与个性化阅读 新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更加强调了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这主要体现在: 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2.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每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避免过度解读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 注重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让他们在阅读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彩多姿。 三、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标准在语文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 1. 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如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通过语文教学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0版)》小学部分在识字写字、阅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改革和调整将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