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赏析《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艺术特色,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诗歌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出“爱情”的主题,引发学生对“相思”情感的共鸣。 2. 简要介绍《古诗十九首》及其历史地位,特别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信息。 **(二)新课讲授** 1. **诵读诗歌**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 集体朗读,增强感受。 2. **整体感知** -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游子涉江采摘芙蓉,欲寄给远方的妻子,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 讨论诗歌的主题:离别相思之情。 3. **文本探析** -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芙蓉、兰泽、芳草、长路等),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 赏析诗句“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所蕴含的情感。 - 通过“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等句,感受主人公的孤独、惆怅和忧伤。 4. **艺术特色分析** - 探讨诗歌的意境美:高洁、清幽,具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特点。 -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等。 5. **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别对诗歌情感的表达有何影响? - 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享。 **(三)课堂小结** 1. 总结《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强调通过鉴赏古诗,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3.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简易板书** ``` 《涉江采芙蓉》 主题:离别相思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长路 艺术特色: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重点句子:“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表现手法:比兴、情景交融 ```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涉江采芙蓉》。 2. 选择《古诗十九首》中的另一首诗进行赏析,准备下次课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