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 理解李煜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的手法。 -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鉴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作者亡国后的深哀巨痛和复杂情感。 -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虞美人》的音频或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李煜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 李煜是南唐后主,是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知识 1. 简要介绍李煜的生平和南唐的历史背景。 2. 着重讲述李煜失去皇帝宝座后的生活变迁和创作背景。 三、朗读指导 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感情的处理。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3. 分组练习朗读,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四、诗歌鉴赏 1. 分句解读: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和赏析。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往事的追忆。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通过小楼和东风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以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春水东流为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无尽愁苦。 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其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思乡之情。 3.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等艺术手法。 五、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你如何理解“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词?它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思考:李煜的《虞美人》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它的魅力何在? 2. 推荐阅读:介绍其他与李煜相似的文学作品或作者,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朗读、鉴赏和讨论等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简易板书**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导入新课 - 播放音频/视频 - 提问:作者、作品了解 二、作者及背景 - 李煜生平简介 - 南唐历史背景 三、朗读指导 - 教师示范 - 学生跟读 - 分组练习 四、诗歌鉴赏 - 分句解读 - 情感分析 - 艺术特色 五、小组讨论 - 讨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含义和作用 - 小组汇报 六、拓展延伸 - 思考《虞美人》的魅力 - 推荐阅读 课堂小结 - 感受古代文学魅力 - 培养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