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提及“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周郎赤壁”,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借景抒情,怀古伤今**: - 词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即展现了浩渺的历史长河与时光的无情。苏轼通过描绘长江的滚滚东流,象征性地表达了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的消逝,从而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2. **具体人物与历史事件**: - 苏轼接着在“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具体提到了赤壁之战和周瑜(周郎)。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周瑜作为东吴的主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苏轼借此战役和人物,具体展现了历史上风流人物的风采,并为自己后面的怀古情感奠定了基调。 3. **抒发个人情感**: -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创作这首词时,正是其政治上遭遇低谷,被贬官在外的时期。通过对“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周郎赤壁”的描写,苏轼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 4. **词体革新与拓展**: -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其在词体革新上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打破了传统词作多写男女之情、离愁别绪的局限,将咏史怀古、政治时事等题材引入词中,使词作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深沉的思想内涵。《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综上所述,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提及“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周郎赤壁”,既是为了借景抒情、怀古伤今,也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展现词体革新的成果。通过这一手法,苏轼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引发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