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同化产物在源端韧皮部装载的多聚体-陷阱模型是对糖分运输有选择性和逆浓度梯度积累现象的解释。这个模型指出,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到维管束鞘细胞,经过众多的胞间连丝进入居间细胞。在居间细胞内,运输蔗糖分别与1或2个半乳糖分子合成棉子糖或水苏糖,这两种糖分子较大,不能扩散回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运送到筛分子。通过这个过程,糖分被有效地转运至韧皮部,实现了同化产物从源端向库端的装载。 2. 在植物生理学缺素症观察试验中,N和P是可再利用元素,而Fe是不可再利用元素。N和P在植物体内易于运转(参与循环),可多次利用,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较老的叶片上。以N为例,其主要缺素症状为老叶黄化,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失绿,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严重时还会影响产量。 3. 植物的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呼吸链末端,能将底物脱下的电子给O₂,并形成H₂O₂或H₂O的酶类。高等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末端氧化酶: - 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将底物脱下的电子交给O₂生成H₂O。 -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不产生ATP,其功能是在逆境下消耗过剩的能量。 - 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存在于细胞质中,催化分子态O₂将酚氧化成醌。 - 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同样位于细胞质中,催化O₂将抗坏血酸氧化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H₂O。 - 黄素氧化酶(flavin oxidase):催化O₂氧化脂肪酸生成H₂O₂和乙酰COA。 4.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 生产上利用和打破顶端优势的具体举措包括: * 利用顶端优势: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顶端优势通过修剪和整枝控制植物的生长方向,促进主干的生长,增加光能利用效率,如棉花打顶可以促进侧枝生长,提高产量。 * 打破顶端优势:通过修剪或摘心等方式去除顶端生长点,可以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如蔬菜摘心可以增加果实数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喷施生长素类似物等方式,促进侧芽生长,从而打破顶端优势。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