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活动衔接不清晰的设计案例 #### 一、背景 在某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尝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法治观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不够清晰,影响了教学效果。 #### 二、设计案例 **单元主题**:《社会责任与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1. 社会责任的认识 2.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3.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4. 青少年法律教育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此处教师未能清晰地指出该视频与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将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社会责任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问题**: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问题**:教师在分组时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小组的讨论效果不佳。同时,教师未对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与青少年法律教育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问题**: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未提供足够的分析思路和指导,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案例背后的法律原理。 5.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强调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问题**:情感教育环节过于单一,缺乏具体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 三、问题诊断与改进建议 **问题诊断**: 1. 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不够清晰,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环节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感教育环节缺乏具体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改进建议**: 1.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明确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清晰、连贯。 2.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提供明确的指导语和目标要求,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3. 在情感教育环节,教师应注重创设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责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