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和四川省的特定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四川省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区划及其工程总体布置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一、四川省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区划 1. **区域特征分析**: -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流域上游,地势起伏大,山地面积广,降水丰沛且强度大,这些因素使得四川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区之一。 - 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特征,四川省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不同的水土保持功能区。例如,按照《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分区体系,四川省可能包含部分南方红壤区、西南紫色土区或西南岩溶区等二级区,并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具体的水土保持三级区。 2. **区划指标与方法**: - 区划工作应综合考虑地貌地形、气象、土壤与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人口密度、人均土地、人均收入等社会经济条件,还有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危害等水土流失特征。 - 遵循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主导因素和综合性相结合等原则,构建适合四川省的区划指标体系。 3. **区划结果**: - 根据上述指标和方法,将四川省划分为若干个水土保持功能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水土保持需求和目标。这些区域可以进一步指导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措施的实施。 ### 二、工程总体布置要求 1. **预防保护**: - 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等区域实施重点预防。 - 加强封育保护和封禁管护,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管制,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2. **综合治理**: -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实施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 积极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山丘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监测与监管**: -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动态监测和能力建设。 - 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动态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效能。 4. **重点项目与区域**: - 根据区划结果,确定四川省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并拟定一批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项目。 - 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工程,如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修复、清洁小流域建设等。 5. **分区防治与合理布局**: - 根据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 加强区域间的协同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四川省的水土保持工作。 综上所述,四川省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区划及其工程总体布置要求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水土流失特征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划和工程布置,实现水土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