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费休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分含量的化学方法,它基于碘与二氧化硫在水中的反应来定量测定水分。在应用此方法时,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针对提出的两种情况,我们分析如下: 1)**样品颗粒较大**: - **影响**:当样品颗粒较大时,水分在样品内部的扩散速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在卡尔-费休法的测定过程中,如果水分不能充分地从样品颗粒内部扩散到外部与反应试剂接触,那么测定的水分含量将会偏低。 - **解释**:卡尔-费休法是通过样品中的水分与反应试剂反应来测定水分含量的。如果样品颗粒大,内部的水分难以完全释放并与反应试剂反应,因此测定的结果会低于样品实际的水分含量。 2)**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 - **影响**: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可能会与卡尔-费休法中的某些氧化性组分(如碘)发生反应,从而消耗掉一部分用于测定水分的反应物。这将导致测定的水分含量偏高。 - **解释**:在卡尔-费休法中,碘是关键的氧化剂,用于与水反应。然而,如果样品中存在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它们会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掉一部分碘。由于这部分碘原本应该用于与水反应,因此当它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后,用于测定水分的碘量就减少了,从而导致测定的水分含量偏高。 综上所述,样品颗粒较大会导致测定的水分含量偏低,而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则会导致测定的水分含量偏高。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