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的消防指标是衡量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防火安全。以下是对施工现场消防指标的详细归纳: ### 一、消防设施与器材配备 1. **消防栓**:施工现场给水干管的管径应不小于DN100,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最大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且与在建工地、临时用房和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外边线的距离不小于5m。对于高度超过24m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竖管管径不小于DN100,每层设置不少于2个消火栓接口,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 2. **灭火器**:木工间、油漆间、机具间等每25㎡应配置1具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施工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处应设置灭火器箱,内装灭火器至少2具/箱,作业区不少于1个/100㎡,办公区、生活区不少于1个/200㎡。 3. **消防水池**:当施工现场处于市政消火栓150m保护范围以外,且市政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应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施工现场消防用水量的要求,一般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2h。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还应在适当楼层增设临时中转水池及加压水泵。 ### 二、消防通道与疏散设施 1. **消防车道**:施工现场内应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应小于4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临时消防车道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宜大于40m。当施工现场周边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及灭火救援要求时,可不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时,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2. **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1m(另有说法为:在建工程作业场所的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地面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任何阻碍疏散的物品,地面应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坑洼、障碍物等。 ### 三、电气防火 1. **电气系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TN-S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气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的电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电线不得拖地或泡在水中,严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等物品。 2. **配电箱与开关箱**: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对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3. **灯具与易燃物距离**: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严禁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照明灯具,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或不合格的灯具。 ### 四、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1. **储存与分类**: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严禁混存。例如,氧气瓶与乙炔瓶应分开存放,间距不应小于5m。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仓库应通风良好,严禁烟火,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2. **储存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量应符合规定要求,如施工现场乙炔瓶的存放量一般不宜超过5瓶。 3. **操作规程**: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例如,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动火作业前,应清除作业现场及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配备灭火器材,并设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后,应检查现场,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 ### 五、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1. **教育内容**:应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火灾报警方法、灭火器使用方法、疏散逃生技能等。 2. **培训次数**: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每年2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3. **应急演练**:施工现场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演练次数不应少于每半年1次。演练应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初期火灾扑救等环节,通过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的消防指标涵盖了消防设施与器材配备、消防通道与疏散设施、电气防火、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以及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保障体系,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防火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