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2. 掌握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3. 培养学生对朝鲜族舞蹈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 #### 一、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文化背景(第一课时前半段) 1. **导入**: - 播放一段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舞蹈风格。 - 提问:你从这段舞蹈中感受到了什么? 2.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起源**: - 介绍朝鲜族的迁徙历史和农耕文化,说明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农业劳动密切相关。 - 讲解朝鲜族舞蹈可能源于对虎的图腾崇拜等观点,并探讨其合理性。 3. **文化背景**: - 分析朝鲜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服饰、审美心理等方面如何影响舞蹈风格的形成。 - 探讨儒家思想、道家养生观念以及佛教对朝鲜族舞蹈的影响。 #### 二、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第一课时后半段及第二课时前半段) 1. **动律与体态**: - 描述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 - 示范并讲解“鹤臂柳手虎步”、“一顺边”等体态特点。 2. **节奏与呼吸**: - 介绍朝鲜族舞蹈中的“长短”概念,即节奏和音乐特点。 - 讲解呼吸在朝鲜族舞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呼吸带动身体动作。 - 示范并练习不同“长短”节奏下的呼吸与动作配合。 3. **舞蹈元素**: - 列举并示范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常见元素,如手臂的抬起、放下、伸展、挥舞等;腿部的踏步、蹲跳、旋转等;身体的扭动、摇摆、倾斜等。 #### 三、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因素(第二课时后半段) 1. **历史与文化因素**: - 分析朝鲜族历史上屡遭侵略形成的沉着坚忍的民族性格对舞蹈风格的影响。 - 探讨儒家思想对朝鲜族舞蹈潇洒、含蓄、柔美风格的影响。 - 讨论道家养生观念如何形成朝鲜族舞蹈中的“鹤动态”和“飘逸”风格。 2. **服饰与生活习俗**: - 介绍朝鲜族传统服饰特点及其对舞蹈动作的影响。 - 分析朝鲜族女子束胸习俗与舞蹈呼吸特征的关联。 3. **艺术实践与传承**: - 讲解朝鲜族民间舞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艺术实践与传承方式。 - 列举并介绍朝鲜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如农乐舞、长鼓舞等。 **教学方法**: - 视频观看:通过播放朝鲜族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风格特点。 -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和风格特点。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因素,并分享个人观点。 - 实践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舞蹈动作的实践练习,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关于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其风格特点。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简短的朝鲜族风格舞蹈,体现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了解他们对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理解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