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荣光,勇担时代使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红旗漫卷,礼炮轰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仪式在此举行。当70响礼炮震彻云霄,当仪仗队踏着铿锵步伐护送五星红旗升起,当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时,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对话,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共鸣。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感受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之重。 ### 一、历史的回响:鲜血铸就的民族脊梁 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上,徒步方队踏出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琴弦上。战旗方队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刘老庄连”“华南游击队”等旗帜猎猎作响,每面旗帜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115师以简陋武器全歼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之际,纵身跳下悬崖,用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周旋至生命最后一刻,胃中仅存的棉絮和树皮,成为侵略者永远无法理解的信仰图腾。 这些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民族精神熔炉中淬炼出的精钢。3500万同胞的伤亡、14年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当看到阅兵式中抗战老兵颤巍巍却无比庄重地敬礼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白发苍苍的背影,正是历史最鲜活的注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这份用生命书写的答卷,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 二、和平的守护:从“小米加步枪”到“体系化作战” 装备方队驶过长安街时,新型导弹、无人作战装备、高超声速武器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依次亮相,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令世界瞩目。这支钢铁洪流与八十年前“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形成鲜明对比:从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战士用大刀长矛对抗日军刺刀,到如今歼-20战机划破长空;从台儿庄战役中士兵以血肉之躯堵枪眼,到今天体系化作战力量震慑四方。这种跨越,不仅是装备的迭代,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中站起来、强起来的证明。 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时,预警机领航、歼击机编队画出绚烂航迹的场景,让我深刻理解到“和平需要实力捍卫”的真谛。80年前,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64%的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今天,中国军队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誓言,向世界宣告:我们热爱和平,但绝不畏惧强权。这种自信,源于国富民强的底气——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高铁飞驰到5G领跑,中国用硬实力筑起了和平的屏障。 ### 三、精神的传承:从历史坐标到时代使命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知这份精神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云南财经大学的观礼现场,新闻专业学生马诗毓写道:“最好的记录不仅是文字与镜头,更是带着温度的传承。”她计划将阅兵式的震撼转化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用专业所长传递民族精神。这种思考,正是当代青年对“强国有我”的生动诠释。 对于机关干部而言,传承精神意味着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初心。青海省发改委王蓉香在观礼后表示:“要将历史的镜鉴转化为现实的担当,在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领域敢为善为。”而对于学生群体,衡水市珍宝街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家梦的感悟更具纯真力量:“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些声音汇聚成时代的强音: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传承抗战精神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 四、未来的宣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坚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筑牢共同安全的基石。”这一理念在阅兵式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空中护旗梯队组成“80”字样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标语,向世界传递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80年前,苏联援华航空队、美国“飞虎队”、加拿大白求恩大夫等国际力量与中国并肩作战;今天,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历史精神的延续。 这种国际视野,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干部在参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撞钟仪式后写道:“和平不仅需要历史作证,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守护。”他们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将红色基因与党性教育结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治理人才。这种传承,让抗战精神超越了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 结语: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当数万只和平鸽与彩色气球腾空而起时,我仿佛看到80年前那些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英灵在云端微笑。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欺凌的羔羊,但和平的果实仍需精心呵护。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要坚定“自强才能自立”的发展信念。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攻关,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从国际舞台的青春发声,到基层一线的默默奉献,每一个岗位都是传承精神的战场。 “这盛世,正如您所愿;这未来的锦绣华章,我辈青年必将奋力书写!”当这句誓言在心中回响时,我更加坚信: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奋斗中。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帆,以时代使命为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