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玻璃砂作为铸造用型砂,虽具有强度高、硬化快、成本低及环保优势,但其缺点显著,主要包括**溃散性差、旧砂再生困难、吸湿性强及高温退让性差**,具体分析如下: ### **1. 溃散性差** - **表现**:水玻璃砂浇注后残留强度高,砂型溃散困难,导致铸件清砂效率低,需机械清理,增加人工成本和时间。 - **原因**:水玻璃黏结剂在高温下形成稳定的硅酸盐网络结构,冷却后难以破碎。 - **影响**:传统工艺中水玻璃加入量高(7%-8%),进一步加剧溃散性问题。 ### **2. 旧砂再生困难** - **表现**:旧砂脱模率低,表面形成惰性Na₂O膜,难以通过常规方法再生回用,导致大量废砂排放。 - **原因**:水玻璃砂硬化后,砂粒表面被硅酸盐膜包裹,机械摩擦或化学清洗需额外能耗。 - **影响**:废砂排放造成碱性污染,且需占用土地堆放,增加环保压力。 ### **3. 吸湿性强** - **表现**:水玻璃砂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强度下降,尤其在潮湿环境中储存稳定性差。 - **原因**:水玻璃分子中的羟基(-OH)具有亲水性,易与水分子结合。 - **影响**:砂型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因吸湿而变形或失效,需严格控制环境湿度。 ### **4. 高温退让性差** - **表现**:浇注时砂型退让性不足,易导致铸件产生裂纹、缩孔等缺陷。 - **原因**:水玻璃砂硬化后刚性较强,缺乏弹性缓冲能力。 - **影响**:尤其对薄壁铸件或复杂结构铸件,退让性差会显著增加废品率。 ### **其他缺点** - **粘砂倾向**:水玻璃加入量高时,易导致铸件表面粘砂,增加清理工作量。 - **工艺局限性**:传统CO₂硬化工艺需控制吹气时间,过吹会导致砂型表面粉化,强度降低。 ### **改进方向** - **降低水玻璃加入量**:通过改性水玻璃(如活化金属离子)或有机酯硬化工艺,将加入量降至1.8%-3.0%,改善溃散性和旧砂再生率。 - **优化再生技术**:采用振动落砂破碎再生除尘输送短流程技术,提高旧砂脱模率至25%左右。 - **控制环境条件**:保持砂型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储存,减少吸湿性影响。 ### **应用场景限制** 水玻璃砂主要用于铸钢件生产,在铸铁和有色合金铸造中应用较少,因其缺点可能导致铸件质量不稳定。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其应用需结合改性技术和再生工艺优化,以平衡性能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