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法正确**。软化退火工艺在铸铜企业阀门零部件生产中,确实以降低铸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核心目的之一,具体分析如下: ### **一、软化退火的工艺本质** 软化退火属于退火工艺的一种,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组织转变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并降低材料硬度。对于铸铜阀门阀体、蝶板和阀杆而言,铸造过程中可能因冷却速度过快或化学成分偏析导致硬度偏高、组织粗大,直接机械加工易产生刀具磨损快、加工表面质量差等问题。软化退火可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 ### **二、对铸铜阀门零部件的具体作用** 1. **降低硬度,提升切削可行性** 铸铜件在铸造后可能因冷速过快形成硬而脆的组织(如渗碳体),导致硬度超过切削加工适宜范围(一般认为硬度>250HB时切削困难)。软化退火通过高温保温使硬脆相分解或球化,显著降低硬度,使材料更易被刀具切削,减少加工中的断屑困难和积屑瘤形成,从而提升加工表面粗糙度。 2. **改善组织均匀性,减少加工缺陷** 铸造过程中成分偏析或冷却不均可能导致组织局部硬度过低或过高。软化退火通过扩散作用使成分均匀化,消除硬质点或软点,避免加工中因硬度波动导致的刀具振动或表面撕裂,提升加工精度和一致性。 3.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变形** 铸铜件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因收缩不均产生残余内应力,若直接加工易导致工件变形或开裂。软化退火通过缓慢冷却释放内应力,为后续机械加工提供稳定的材料状态,减少因应力释放导致的尺寸偏差。 ### **三、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选择依据** - **材料特性**:铸铜(如黄铜、青铜)的导热性和塑性优于铸钢,但铸造后仍可能因急冷导致硬度偏高。软化退火可针对性调整其硬度至切削加工适宜范围(如HB120-180)。 - **加工需求**:阀门阀体、蝶板和阀杆需进行车削、铣削、钻孔等精密加工,软化退火后材料硬度降低可延长刀具寿命,减少换刀频率,同时提升加工表面质量,满足密封面粗糙度要求(如Ra0.8μm以下)。 - **工艺经济性**:与正火、淬火等工艺相比,软化退火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有效改善切削性能,是铸铜阀门零部件的常用预备热处理工艺。 ### **四、对比其他工艺的适用性** - **正火**:虽能细化晶粒,但冷却速度较快可能导致硬度偏高,不适用于需进一步切削加工的铸铜件。 - **淬火+回火**:主要用于提高耐磨性和强度,但会显著增加硬度,反而恶化切削性能,不适用于本场景。 -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高碳钢工具,铸铜件因含碳量较低无需此工艺。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