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河岸两侧早已是人头攒动,彩旗招展,空气中弥漫着粽叶与艾草的清香。这场传统与活力交织的盛会,正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徐徐展开。 **“面”上,是沸腾的群众海洋**。河岸边,数万观众翘首以盼,老人摇着蒲扇讲述屈原的故事,孩童踮脚张望龙舟的踪迹。临时搭建的观赛台上,志愿者们高举写有“五毒退散”“端午安康”的彩色标语牌,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与鼓点交织成浪。远处,商贩推着装满“五黄”(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雄黄酒)的竹筐穿梭,香囊摊前围满挑选“艾虎”挂饰的姑娘——这些细节拼凑出端午独有的市井烟火气。 **“点”中,是鲜活的个体叙事**。最引人注目的是龙舟上的鼓手张大爷,他赤膊上阵,古铜色肌肤上汗水如注,鼓槌却稳如磐石。随着他一声断喝,二十名桨手瞬间发力,船头劈开的浪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岸边,八岁的朵朵被妈妈用雄黄酒在额头画了个“王”字,她正踮脚将亲手包的迷你粽塞进爸爸口中,糯米粘在嘴角,惹得周围人忍俊不禁。而文化展区的非遗传承人李奶奶,则低头穿针引线,将艾草、苍术缝进五色丝线编织的香囊,针脚细密如她讲述的端午传说。 当冠军龙舟冲过终点,河岸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这一刻,千年习俗与当代生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鼓声里藏着对先贤的追思,粽香中飘散着团圆的温情,而那一张张被阳光晒得发亮的笑脸,正是传统文化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