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病情观察需围绕生命体征、出血与肾功能、感染风险、腹部体征及心理状态展开,具体观察内容及要点如下: ### **一、生命体征监测** 1. **血压与脉搏** - 定时测量并记录,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可能提示活动性出血或休克,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补液、输血等措施。 2. **呼吸与体温** - 呼吸急促可能伴随胸腹腔脏器损伤;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如血肿感染、尿路感染)或组织坏死,需结合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综合判断。 ### **二、出血与肾功能评估** 1. **血尿观察** - **颜色与量**:动态观察血尿变化,若颜色加深或量增多,提示出血加重;若尿液突然转清但伴随腹痛,可能为血凝块堵塞输尿管。 - **尿标本留取**:定期留取尿液进行比色测定和血红蛋白检测,评估失血程度。 2. **肾功能监测** - 记录尿量,尿量减少可能反映肾功能受损;定期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若指标升高提示肾功能恶化。 ### **三、感染风险防控** 1. **局部感染迹象** - 观察腰腹部肿块大小,若肿块增大可能提示尿外渗或血肿感染;腹膜刺激征(如压痛、反跳痛)加重,需警惕腹腔内感染。 2. **全身感染表现** - 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为感染早期信号,需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 ### **四、腹部体征观察** 1. **腰腹部肿胀与疼痛** - 观察腰腹部肿胀程度,渗血或渗尿增多可能导致肿块扩大;疼痛部位及程度变化可反映损伤进展。 2. **腹膜刺激症状** - 若伤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如板状腹),或原有症状加重,可能合并腹腔脏器损伤,需紧急处理。 ### **五、并发症预警** 1. **活动性出血** -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持续下降,提示出血未控制;若患者血压难以维持,需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2. **尿外渗与肾周脓肿** - 腰腹部肿块进行性增大,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可能为尿外渗继发感染,需影像学确诊并引流。 3. **继发性高血压** - 长期肾损伤可能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评估肾功能。 ### **六、心理与营养支持** 1. **心理状态评估** - 肾损伤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产生焦虑,需耐心倾听其诉求,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增强治疗信心。 2. **营养与代谢平衡**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腹胀食物(如牛奶、大豆);限制盐分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七、辅助检查与影像学评估** 1. **血常规与凝血功能** -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评估出血风险和感染迹象。 2. **影像学复查** - 通过超声或CT扫描动态评估肾损伤范围、血肿大小及尿外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