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回想与时代的担当:从二战教训到九三阅兵的精神传承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以震撼的视觉呈现与深刻的历史回响,将“历史的回想”与“时代的担当”熔铸为一场全民精神洗礼。这场阅兵不仅是对抗战精神的致敬,更是对二战历史教训的当代回应,它揭示了和平的脆弱性与维护和平的紧迫性,也昭示了新时代中国以实力守护正义、以担当引领未来的坚定决心。 #### 一、历史的警钟:二战教训的永恒启示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代价最惨烈的战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中苏美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伤亡超7000万人。这场战争的根源在于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的膨胀、绥靖政策的纵容、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以及局部冲突的失控。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大和民族优越论”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全面侵华;德国纳粹以“生存空间”理论为名,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最终引发欧洲战场崩溃。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如《慕尼黑协定》对捷克的出卖,不仅未满足法西斯野心,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 二战的教训至今仍在警示世界: 1. **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必须被彻底遏制**。日本右翼势力至今否认侵略罪行、解禁集体自卫权,其军国主义幽灵仍未消散。 2. **局部冲突需及时制止**。从巴尔干半岛到东亚,局部战争若被忽视,可能演变为全球灾难。 3. **极端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温床**。德日法西斯以“种族优越”为名屠杀他国人民,这种思想必须被彻底批判。 4. **和平需以实力为后盾**。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离不开工业实力与军事科技的支撑,弱国无外交,落后必挨打。 #### 二、九三阅兵:历史回响中的时代宣言 2025年的九三阅兵,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为主题,通过三大维度展现了历史与时代的对话: **1. 铭记历史:英雄旗帜与抗战精神的传承** 阅兵式上,“刘老庄连”“杨靖宇支队”等英雄方队高擎战旗,这些旗帜承载着3500万军民牺牲的集体记忆。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度的密林中孤身奋战,胃中仅有草根树皮;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前砸毁枪支,宁死不屈。这些故事通过阅兵被重新讲述,提醒世人:和平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绝非理所当然。当抗战老兵方阵缓缓通过天安门时,他们布满皱纹的面庞与挺拔的军礼,成为“历史不会忘记”的生动注脚。 **2. 展示实力:国防现代化对和平的守护** 此次阅兵首次集中展示高超声速打击装备、无人作战系统、第六代战机歼-35等“国之重器”。装备方队按实战化联合编组,涵盖陆海空天电全维度,体现了我军从“单兵利器”向“体系作战”的跨越。更值得关注的是,5G军事化应用、反卫星系统等新质作战力量成建制亮相,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制胜现代战争的科技底气。从1949年阅兵时“飞机飞两遍”的窘迫,到如今战略打击群威慑全球,中国用80年时间完成了从“积贫积弱”到“国防自主”的蜕变。 **3. 宣示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阅兵邀请17国军队代表参与,空中梯队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标语,向世界传递明确信号:中国崛起不称霸,但绝不容忍欺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国强未必称霸,崛起亦可捍卫和平。”这一表态与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形成呼应,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力。当26架直升机组成“80”字样飞越天安门时,既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承诺。 #### 三、时代的担当:从历史记忆到行动自觉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全民精神的动员。它要求当代中国人将历史记忆转化为三大行动自觉: **1. 青年:以抗战精神投身民族复兴** 哈巴河县青年突击队队员萨尔塔木乡星火表示:“中国兵战无不胜的神话,让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必须发扬攻坚克难作风。”这种精神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西部计划志愿者罗宁深入田间地头,记录牧民增收故事;大学生陈怡在国际关系学院深造,将“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动力。 **2. 军队:以科技强军捍卫国家主权** 阅兵中,火箭军方队80%队员有过实弹发射经历,他们执掌的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覆盖全球;海军方队平均年龄21岁,彰显着向海图强的新生代力量。从“万国牌”武器到自主创新装备,中国军队用实力证明: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方能言和。 **3. 国家:以制度优势引领全球治理** 民建会员在观后感中写道:“要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这种担当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战后基础设施重建的延续,也体现在对全球气候治理、公共卫生合作的参与。正如中山大学学生李明的感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才是对先烈最好的致敬。” #### 结语: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 九三阅兵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二战的黑暗记忆,也折射出新时代的光明前景。它告诉我们:历史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时代的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亿万人民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奉献。当和平鸽从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当下的安宁,更是一个民族对永恒和平的追求——这种追求,始于80年前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成于今日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必将终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理想。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