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介效应的轻食品牌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研究: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1. **拓展中介效应理论的应用边界** 传统中介效应研究多聚焦于单一变量(如价格感知、品牌信任)对购买行为的直接影响,而轻食行业因其健康属性与消费场景的特殊性,需整合多维度中介变量(如健康信念、社交影响、感知价值)构建复合模型。例如,消费者对“低卡”标签的信任可能通过健康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影响购买决策,这一过程需结合三元态度模型与健康信念模型(HBM)进行系统分析,为中介效应理论提供跨行业验证案例。 2. **完善轻食行业消费者行为理论框架** 现有研究多从4P营销理论或SOR模型(刺激-机体-反应)出发,缺乏对轻食行业“健康属性-心理中介-行为响应”链条的深度剖析。本研究通过引入“价值观相似性”作为新型中介变量(如消费者与品牌在健康理念上的契合度),可填补轻食领域消费者价值观驱动购买行为的理论空白,为行业提供更精准的消费者画像工具。 3. **揭示价格感知的双重中介机制** 轻食价格敏感度显著高于传统餐饮,但消费者对“高溢价”的接受度存在心理阈值。本研究将价格公平性感知拆解为“绝对价格”与“价值对等性”两个维度,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揭示其如何通过影响品牌信任与健康效用感知,最终作用于购买意愿。例如,2025年艾媒数据显示,67%消费者因“性价比低”放弃复购,这一现象需通过中介模型量化价格感知的传导路径。 ### (二)实践意义 1. **指导轻食品牌精准营销策略制定** 通过识别关键中介变量(如健康信念、社交认同),企业可优化产品定位与传播策略。例如,针对健身人群,强化“低卡高蛋白”标签与运动效果的关联性;面向家庭用户,突出“儿童营养均衡”的价值观共鸣,从而提升营销资源投入产出比。 2. **推动供应链与产品创新协同升级** 中介效应分析可揭示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56.12%关注度)与“营养配比”(55.23%关注度)的优先级差异,指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如区域化中央厨房)与产品形态创新(如“即食肉类+主食”组合),降低损耗率并提升复购率。 3. **助力行业规范与政策制定** 研究可量化“有机认证信任”“冷链物流质量”等中介变量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权重,为政府完善轻食行业标准(如营养标签强制标注、冷链覆盖率考核)提供数据支持,推动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进展 1. **中介变量研究聚焦单一维度** 国内学者多从品牌信任、感知价值等单一中介变量展开研究。例如,王某某(2024)基于SOR模型证实,轻食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营造的“健康生活方式”形象可显著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但未探讨多变量协同作用。李某某(2023)发现,价格公平性感知通过影响品牌信任间接作用于复购率,但未区分不同消费场景(如健身加餐与家庭晚餐)的差异。 2. **行业特殊性研究逐步深化** 随着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2027年预测值),国内研究开始关注细分领域。例如,张某某(2025)针对代餐轻食指出,消费者对“饱腹感”的感知通过健康效用评价中介影响购买决策,但未涉及轻食与正餐的替代关系。陈某某(2024)发现,下沉市场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较一线城市高30%,但未分析其心理中介机制。 3. **方法论创新不足** 现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缺乏对中介效应的动态检验。例如,未利用Bootstrap法或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中介路径的稳健性,也未结合眼动追踪、脑电实验等神经科学方法捕捉消费者潜意识反应。 ### (二)国外研究进展 1. **多中介变量整合模型广泛应用** 国外学者已构建包含健康信念、社会规范、情感承诺的复合中介模型。例如,Smith等(202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证实,消费者对轻食的购买意愿受“健康意识”(直接效应)与“同伴影响”(中介效应)的双重驱动,且中介效应在Z世代群体中更显著。 2. **跨文化比较研究兴起** Johnson等(2024)对比中美消费者发现,美国消费者更依赖“营养标签”形成健康信念(中介效应占比62%),而中国消费者更受“中医养生理念”影响(占比48%),提示文化价值观对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 3. **技术驱动的中介效应检验** 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国外研究开始量化中介变量的动态变化。例如,Lee等(2025)通过社交媒体文本分析发现,消费者对轻食品牌的情感极性(正面/负面)可通过“健康话题参与度”中介影响购买转化率,且该路径在疫情期间显著增强。 ### (三)研究空白与突破点 1. **轻食行业中介效应的系统性研究缺失** 现有研究多分散于健康食品、代餐或预制菜领域,缺乏对轻食行业“低卡、便捷、场景化”特性的针对性分析。例如,未探讨“外卖场景”下包装设计(如环保材料)如何通过感知价值中介影响购买决策。 2. **动态中介效应的实证不足** 轻食消费受季节、健康事件(如流感高发期)影响显著,但现有研究多采用横截面数据,无法捕捉中介变量的时变特征。例如,未分析“减肥季”与“日常期”消费者健康信念中介作用的差异。 3. **跨学科方法融合滞后** 国内研究尚未将神经科学、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引入中介效应检验。例如,未利用fMRI技术探究消费者看到“低卡标签”时大脑奖赏回路的活动如何通过健康信念中介影响购买冲动。 ## 三、研究创新点 1. **构建轻食行业专属中介模型** 整合健康信念模型(HBM)、价值观相似性理论(VST)与SOR模型,构建“健康属性-心理中介-行为响应”三维框架,填补行业理论空白。 2. **量化多场景中介效应差异** 通过分组回归与调节效应检验,对比健身加餐、家庭晚餐、下午茶等场景下中介变量的作用路径,为企业提供场景化营销策略。 3. **融合大数据与实验法** 结合社交媒体文本挖掘(量化价值观相似性)、眼动实验(捕捉包装设计注意力分配)与问卷数据,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的生态效度与内部效度。 ##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中介效应理论与轻食行业特性,可揭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层驱动机制,为品牌营销、供应链优化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同时推动消费者行为研究向跨学科、动态化、场景化方向演进。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