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沁园春·长沙》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 理解词中的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思想。 3.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理解词中景与情的有机结合。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词中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回顾学生已知的毛泽东诗词,如《沁园春·雪》,引出新课《沁园春·长沙》。 - 简要介绍词牌“沁园春”和标题“长沙”的含义。 **2. 预习检查** -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字词读音、书写及初步朗读。 **3. 朗读指导**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词的音韵美。 **4. 研习全文** - 分析上阕: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明确时间、地点和作者处境,引导学生理解“独立”一词的深层含义。 - “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分析这段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特点,并概括其特点(如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等)。 - 提问学生: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咏秋景诗词的基调有何不同? - 分析下阕: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粪土当年万户侯。”引导学生理解下阕中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情感,以及他胸怀天下、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壮志。 - 提问学生: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 提问学生: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请说明原因。 **5. 鉴赏讨论** - 讨论《沁园春·长沙》中的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 引导学生总结词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革命精神。 **6. 背诵指导** -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四、板书设计** ``` 《沁园春·长沙》 一、上阕:景——情 1. 时间、地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2. 景物特点: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3. 情感抒发:胸怀天下、豪情壮志 二、下阕:忆——志 1. 回忆往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革命形象: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3. 革命精神:胸怀天下,豪情壮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三、艺术手法:情景交融 1. 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四、中心思想: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 **五、作业布置** - 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 - 搜集并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体会其诗词风格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