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沁园春·长沙》中相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 理解并背诵词文,感悟词人毛泽东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与对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 3. 了解词的格式特点和意象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词中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秋天的感受是怎样的?秋天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发言) 2.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长沙时写的一首词,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呢?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朗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赏析上阕 1. 分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三句:提问:这三句词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2. 提问:“独立”一词有何深意?(明确:既指作者独自一人的客观现实,也表现出作者傲然独立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的斗志。) 3. 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描绘部分。 提问:①这里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提问:②用了哪些词语或意象来表现这种特点?(明确: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长空、翔浅底等) 提问:③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信心) 四、赏析下阕 1. 提问: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和同学少年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情怀) 2. 分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句的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往昔的回忆) 3. 提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有什么含义?(明确:象征了当时革命青年在旧社会汹涌澎湃的革命思潮中,激流勇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五、总结全文 1.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上阕重在写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信心;下阕重在抒情,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 总结:《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展现了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它体现了毛泽东词作的豪迈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简易板书设计**: ``` 《沁园春·长沙》 上阕: 独立寒秋 - 时间、地点、人物 看秋景 - 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情感 - 热爱、乐观、信心 下阕: 忆往昔 - 革命斗争生活 同学少年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情感 - 豪情壮志、蔑视反动统治者 ``` 注:以上教案和板书设计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课堂需要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