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动力主义**是认知科学中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研究范式,其主要观点和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1. **核心观点**:认知动力主义将有机体的认知视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主张认知的实质是脑、身体和环境之间适应性的交互建构过程。这种视角打破了传统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的局限,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动态的认知分析框架。 2. **非表征立场**:认知动力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非表征立场,这与传统的认知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传统认知主义通常认为认知是通过表征(如符号、概念等)来进行的,而认知动力主义则强调认知的具身性、非线性、情景性,以及认知过程的交互性、涌现性、历时性和连续性。 3. **认知与环境的关系**:在认知动力主义的框架下,环境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背景或外部条件,而是成为认知系统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积极参与到认知过程中,与大脑和身体一起共同构建认知结果。这种观点扩展了认知的边界,使得认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互动的过程。 4. **心灵的因果性问题**:从认知动力系统的角度来看,心灵因果性问题得到了新的解释。认知动力主义认为,由于系统是一个分层的建构过程,层次之间会产生某些因果作用力。这为心灵哲学中的心灵因果性难题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方案。 5. **认知的复杂性**:认知动力主义揭示了认知的复杂性,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确定的规则,而是一个动力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认知的具身性、非线性等方面,还体现在认知过程的动态性和互动性上。 综上所述,认知动力主义为理解人类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强调认知的具身性、环境性和互动性,扩展了认知的边界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