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掌握词作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力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人的创作手法和词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愤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词中典故的分析和理解。 2. 词人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难点**: 1. 把握词人通过怀古表达的思想情感。 2. 理解辛弃疾豪放词风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和词作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词鉴赏技巧、词作朗诵录音和相关历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朗诵录音,营造氛围。 2. 提问:这首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词人辛弃疾想要表达什么?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强调其豪放词风的特点。 2. 介绍词作背景: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看到朝廷的屈辱求和,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登上北固亭,写下了这首词。 三、词作鉴赏 1. 朗读全词,注意停顿和韵律。 2. 分组讨论:词中提到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分别有什么含义? 3. 全班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补充:分析词中的用典手法,解释典故背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体会词人通过这些典故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情感体会 1. 提问: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3. 教师总结:辛弃疾通过怀古表达了自己对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慨。 五、比较阅读 1. 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对比阅读。 2. 小组讨论:苏辛两首词在风格、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但两人的词风略有不同。苏轼的词更为飘逸洒脱,而辛弃疾的词则更为慷慨激昂。在情感表达上,两人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辛弃疾的词中更多了一份壮志未酬的愤懑和悲壮。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词中典故的分析、词人情感的体会以及苏辛词风的比较。 2. 布置作业: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写一篇读后感。 **简易板书设计**: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 | 豪放词风 | 京口北固亭 | 壮志未酬 二、词作鉴赏 用典手法 | 典故含义 | 情感表达 三、情感体会 抗金救国 | 收复中原 | 壮志未酬 | 愤慨不平 四、比较阅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格 | 情感 | 手法 ```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