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社,全称为中国营造学社(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是中国首个私人兴办的、专注于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以下是对营造学社的详细简述: ### 一、成立背景与历程 * **成立时间**:1930年2月,在北平(今北京)正式成立。 * **创办人**: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他曾任代理国务总理,后退出政坛,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 **发展历程**:学社成立之初,以天安门内旧朝房为办公地点,内设法式和文献两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在抗日战争期间,学社被迫南迁,辗转经过武汉、长沙、昆明,最终落户四川宜宾的李庄。抗战胜利后,学社迁回北京,但由于资金紧张,最终在1946年停止活动。 ### 二、主要成就与贡献 1. **学术研究与资料整理**: - **古建筑调查与测绘**:学社成员在1932年至1937年间,调查了全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这些调查工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资料。 - **典籍文献整理**:学社积极收集、整理、出版涉及中国古代营造的典籍文献,如《园冶》、《梓人遣制》、《工段营造录》等,并对古代营造匠师、营造史料进行系统梳理,编辑有《哲匠录》、《明代营造史料》、《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等。 2. **人才培养**: - 学社不仅是一个学术团体,更像一所专门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罗哲文等许多建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均出自中国营造学社门下。 3. **古建筑保护**: - 学社接受了有关部门的委托,承担了古建筑的修缮、复原计划工作,如北平13座城楼、箭楼的修缮保护计划、曲阜孔庙修缮计划、杭州六和塔复原修缮计划等,为保存、保护文物建筑作出了贡献。 4. **学科创立**: - 1945年,梁思成根据学社历年调查的成果,写成《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图录》,初创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学科。 ### 三、重要活动与成果 * **《营造法式》研究**:学社成立后,首要任务是破译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后,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了《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本,为后世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 **出版专著与刊物**:学社共撰写和出版了有关我国古建筑专著30多种,并编辑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该刊物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史料。 ### 四、影响与意义 营造学社虽然只存续了短短十几年,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和所展现的中国学人风骨,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学社不仅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学社的工作也促进了社会对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为后世的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