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并未直接撰写《蒲元传》,但《蒲元传》确实记载了蒲元造刀的故事。据《蒲元传》所述,蒲元在造刀时使用了**蜀江(或岷江)**的水,造出的刀锋利无比。 蒲元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造刀名匠,他在斜谷(今陕西眉县之秦岭汉水之畔)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在淬火过程中,蒲元不选择就近的汉江水,而是特地从成都运来蜀江水。他认为汉水“钝弱,不任淬”,而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这里的“钝弱”指的是汉水水软,所含钙、镁离子较低;而“爽烈”则是形容蜀江为硬水,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蒲元用这种蜀江水淬刀,造出了锋利无比的蒲元神刀。据记载,淬毕试刀时,蒲元在竹筒内装满铁珠,挥刀一砍,筒珠都断,如割草一般,这就是他用来检验刀的质量的方法。 另外,南朝梁代陶弘景撰的《古今刀剑录》也记载了蒲元的相关事迹,谓蜀汉章武元年(221年)辛丑,蜀主刘备采金牛山(或泛指蜀山,今成都市有金牛区)铁,令蒲元“造刀五万口”,刃口都刻着“七十二湅(炼)”,都是以百炼钢铸成。这进一步证明了蒲元在蜀汉时期的造刀技艺及其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蒲元在造刀时选择了蜀江(或岷江)的水进行淬火,从而造出了锋利无比的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