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i提问(Ctrl+D 收藏网址,永久免费)

最新创作

在企业调查中,由于我国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企业名录库,因此可以灵活设计各种复杂的抽样方案。 对 错

该说法**对**。 我国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企业名录库,这一名录库为企业调查提供了全面且详细的基础信息。基于这样一个完整的企业名录库,调查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灵活地设计各种复杂的抽样方案。 例如,可以按照企业的行业类别、规模大小、地域分布等特征进行分层抽样,确保样本能够更好地代表总体特征;也可以采用多阶段抽样等方法,提高抽样的效率和准确性。所以该表述是正确的。

某班级数学成绩如下:54, 56, 65, 67, 69, 70, 70, 72, 77, 78, 82, 85, 93;关于该班级数学成绩的描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第3四分位数为80 中位数为71 第1四分位为65 全距为40

首先,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54,56,65,67,69,70,70,72,77,78,82,85,93。 计算全距: 全距是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全距 = 93 - 54 = 39$, 但题目中给出的全距是40,所以“全距为40”这一叙述是错误的。 计算中位数: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如果数据量是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数据量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这组数据有13个(奇数个),所以中位数就是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即第7个数:70。 题目中给出的中位数是71,所以“中位数为71”这一叙述是错误的。 计算四分位数: 第1四分位数($Q1$)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25%位置的数。 第3四分位数($Q3$)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75%位置的数。 $数据总数 = 13$, $Q1的位置 = 13 \times 25\% = 3.25$, 因为位置是3.25,所以第1四分位数是第3个数和第4个数的平均值,即: $(65 + 67) {\div} 2 = 66$, 题目中给出的第1四分位数是65,所以“第1四分位为65”这一叙述是错误的。 $Q3的位置 = 13 \times 75\% = 9.75$, 因为位置是9.75,所以第3四分位数是第9个数和第10个数的平均值,即: $(77 + 78) {\div} 2 = 77.5$, 但考虑到四分位数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当数据量为奇数时,通常取位于该位置附近的整数个数据点来计算(如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后的两个相邻数据点的平均值,具体取决于定义),但按照最严格的数学定义(即线性插值),此处应为77.5,不过题目中给出的第3四分位数是80,显然“第3四分位数为80”这一叙述也是错误的,但如果按照一些简化方法(如直接取第10个数作为近似),也不会得到80,因此该叙述不准确。不过,由于我们只需要判断题目中的叙述是否正确,而不需要计算精确的四分位数(除非题目要求),可以确定题目中给出的第3四分位数80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题目中给出的四个叙述都是错误的。但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叙述),实际上这四个选项中没有正确的。不过,如果仅从判断每个叙述的正确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明确: “第3四分位数为80”是错误的; “中位数为71”是错误的; “第1四分位为65”是错误的; “全距为40”是错误的。 由于本题是要求选择正确的叙述,而所有选项均不正确,但按照题目的原始表述和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方式(即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尽管本题所有选项均不符合),若必须在这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接近”或“相对最正确”的(尽管实际上都不正确),那么需要明确:根据计算,所有选项的数值都与实际计算结果不符。不过,若从“哪个错误更小”的角度非严谨地考量(这并非标准解题方法),全距的误差是1(实际39,题目40),相对其他选项的误差(中位数误差1,第1四分位数误差1但计算方式更明确,第3四分位数误差较大),全距的误差在数值上看起来“最小”(但这种考量方式并不严谨)。然而,正确做法是认识到所有选项均错误,且在本题的设定下,没有正确答案可供选择。若按照题目的原始意图(可能是单选题且期望选择一个“相对正确”的,尽管实际上没有),则必须指出:根据标准统计方法,所有选项均不正确。但在此情境下,若必须给出一个“判断”,则是所有叙述均错误,没有正确选项。不过,若以“指出哪个叙述的计算与标准方法不符程度最大”为非标准考量,则“第3四分位数为80”的误差最为显著。但严格来说,本题没有正确答案。若按照题目的选项来“判断”(尽管不严谨),则所有选项均错误,但若必须选择一个“最不符合”的(即错误最明显的),则“第3四分位数为80”与实际计算结果的偏差最大。不过,正确的解题态度是:本题所有选项均不正确。

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造成的误差,所以总体的方差越大,抽样误差会越大。 对 错

本题可根据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来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 步骤一:明确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是衡量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重要指标。总体方差越大,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的差异越大,那么从中抽取样本时,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就可能越大,即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总体方差越小,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越接近,抽样误差也就越小。 - **样本容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强,抽样误差也就越小;样本容量越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弱,抽样误差也就越大。 - **抽样方法**:不同的抽样方法产生的抽样误差不同。例如,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大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等距抽样等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通常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 ### 步骤二: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判断说法正误 由上述分析可知,总体方差是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之一,且总体的方差越大,抽样误差会越大,该说法与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相符。 综上,答案是“对”。

在分析数据的集中度时,平均数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据,而众数只适用于定类数据。 对 错

这种说法是**错**的。具体分析如下: ###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据,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 对于定类数据(如性别、职业类别等),数据只是对事物进行分类,不存在数值上的加减运算,无法计算平均数。例如,不能将男性和女性进行数值相加来计算“性别平均数”。 - 对于定序数据(如满意度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虽然数据有一定的顺序关系,但数据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等距的,也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比如,不能简单地将满意程度等级对应的数值相加求平均来代表整体的满意程度。 ### 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 在定类数据中,众数可以表明哪个类别出现的频率最高。例如,在调查学生的专业时,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最多,那么计算机专业就是这组定类数据的众数。 - 在定序数据中,众数同样可以反映哪个顺序等级出现得最频繁。比如,在调查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的等级时,如果“满意”这个等级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满意”就是这组定序数据的众数。 - 在数值型数据中,众数也能发挥其作用。例如,在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若80分这个成绩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80分就是这组数值型数据的众数。

对于10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不适用于描述这些数据的图形是( )。 条形图 饼图 散点图 茎叶图

对于10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分析各图形适用性如下: - **条形图**:适用于展示不同类别(如公司)的数据对比,能清晰显示各公司销售额差异,**适用**。 - **饼图**:适用于展示数据比例,但公司数量多(100家)时,各部分占比小,难以清晰区分,**不适用**。 - **散点图**:适用于展示两个变量关系,如销售额与另一变量,虽非直接描述销售额分布,但**可展示关系**,故在此情境下**非完全不适用**。 - **茎叶图**:适用于小数据集展示分布,100家公司数据虽多,但**仍可展示**,只是不如其他方法直观。 综上,最不适用于描述100家公司月销售额数据的图形是**饼图**。

数据净化仅指数据的一致性检查。 对 错

错。 **解析**: 数据净化(Data Cleaning)是一个更广泛的过程,不仅包括数据的一致性检查(如字段格式、逻辑矛盾等),还涵盖以下关键步骤: 1. **缺失值处理**(填充、删除或插值) 2. **异常值检测与修正**(如统计方法或业务规则过滤) 3. **重复数据去除**(基于唯一标识符或相似性匹配) 4. **格式标准化**(如日期、单位、编码的统一) 5. **数据转换**(如分箱、归一化、编码转换) 6. **错误值修正**(如拼写错误、逻辑错误) **一致性检查**仅是数据质量验证的一部分,属于数据净化的子任务。因此,将数据净化仅定义为一致性检查是不全面的。

等级法可以用于表示事物大小、多少之类的定距与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 对 错

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等级法”和“定距与定比问题”。 “等级法”通常指的是将事物按照某种标准或特征进行分级或排序的方法。在调查问卷或研究设计中,等级法常被用于获取受访者对某事物的主观评价或态度,通过设定不同的等级(如“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来量化这些评价。 “定距与定比问题”则涉及到可以精确测量大小、多少或比例的变量。定距变量指的是具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如温度);而定比变量则既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现在,我们分析等级法是否适用于表示定距与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 1. **等级法的特性**:等级法提供了一种有序的分类方式,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相对大小或程度差异。尽管这种差异是主观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可以作为定距或定比变量的近似表示,尤其是在获取主观评价或态度时。 2. **定距与定比问题的需求**:定距与定比问题需要能够精确测量和比较的变量。虽然等级法本身不提供绝对的数值测量,但它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等级来近似表示这些变量的相对大小或多少。例如,在调查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时,可以使用等级法来量化满意度的不同水平,这些水平可以视为对满意度大小的一种近似表示。 3. **实际应用**:在实际研究中,等级法经常被用于设计问卷中的答案选项,以收集关于事物大小、多少或比例的主观评价数据。这些数据虽然不如直接测量得到的定距或定比数据精确,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在研究人类行为、态度或感知时。 综上所述,等级法确实可以用于表示事物大小、多少之类的定距与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尤其是在需要收集主观评价或态度数据时。 因此,答案是“对”。

非抽样误差可通过控制样本量来减小。 对 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非抽样误差和样本量的定义及其特性。 非抽样误差是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过程中,由于各种非随机因素导致的误差。这种误差与样本的抽取方式无关,而是与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设计、数据处理技术、受访者的回答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样本量则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的数量。增加样本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抽样误差,即由于随机性导致的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分析非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由于非抽样误差是由非随机因素导致的,因此,仅仅通过增加样本量,并不能直接减小非抽样误差。例如,如果问卷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错误,那么无论样本量有多大,这些误差都会存在。 因此,针对用户题目“非抽样误差可通过控制样本量来减小”,我们可以明确判断,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非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不能通过控制样本量来减小。 所以,答案是“错”。

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 对 错

该说法**对**。 深层访谈法又称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某些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自由交谈,调查者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灵活调整问题和访谈节奏,以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

市场调查结果报告中可以包含主观判断和个人见解。 对 错

这种说法是**错**的。 市场调查结果报告的核心目的是客观、准确地呈现通过科学调查方法所获取的市场数据、事实以及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客观结论。它强调的是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见解的干扰。 主观判断和个人见解往往带有个人情感、经验和认知偏差,如果将其掺杂在市场调查结果报告中,可能会使报告偏离客观事实,影响报告使用者基于报告做出正确决策。不过,在一些市场调查报告的讨论或建议部分,可以在基于客观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适当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有依据的观点和推测,但这与随意的主观判断和个人见解有本质区别。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