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掌握DNA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复制方式。 2. **技能目标**: - 能够通过模型制作和实验操作,模拟DNA的复制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奥秘的探究兴趣。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 DNA的分子结构。 3. DNA的复制过程。 **三、教学对象** 高中生物学课程学生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Science)** - 通过展示遗传病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重要性。 - 提出问题:遗传信息是如何在生物体内传递的? 2. **探究(Exploration)** -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遗传信息可能的传递方式,并提出假设。 - 视频教学:观看关于DNA结构和DNA复制的视频,了解相关知识点。 -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加深理解。 3. **解决(Solve)** - 小组讨论:基于DNA结构的知识,分析DNA复制的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如何保证复制的准确性)。 - 实验操作:使用模拟实验材料,模拟DNA的复制过程,验证假设。 4. **应用(Application)** - 技术应用:介绍现代生物学技术在DNA复制研究中的应用,如PCR技术等。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讨论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设计一项基于DNA复制原理的创新项目,如DNA复制速度优化的实验方案。 5. **评价(Evaluation)** -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成果性评价: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DNA复制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评价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Reflection)**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 - 视频资料:关于DNA结构和DNA复制的视频。 - 实验材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材料、模拟实验材料等。 - 网络资源:介绍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案例的网站或文献资料。 **六、教学反思**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问。 -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