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关于离散数据作用的多选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离散数据的特点及其在分析中的作用。离散数据通常指的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相邻数值之间有明显间隔的变量数据,如人数、物品数等。现在,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说明数据的集中趋势**: 离散数据本身并不直接说明数据的集中趋势(如均值、中位数等)。集中趋势通常通过连续数据的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来描述。因此,A选项不符合离散数据的主要作用。 B. **比较不同计量单位数据的理睬程度**: 此选项表述较为模糊,“理睬程度”并非统计学中的标准术语。且离散数据本身并不涉及计量单位的比较。因此,B选项也不符合离散数据的主要作用。 C. **比较不同变量值水平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数据确实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变量值之间的离散程度,即数据点之间的分散或聚集程度。例如,通过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可以量化这种离散程度。因此,C选项符合离散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 D. **说明数据的偏态程度**: 虽然离散数据本身不直接说明偏态(即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但通过分析离散程度(如偏度)可以间接了解数据的偏态情况。不过,更直接的是通过连续数据的分布形状来判断偏态。尽管如此,离散数据对于理解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仍然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分类数据的情境下。但考虑到题目中的核心询问,我们更侧重于离散数据直接相关的作用,即其能“说明不同变量值水平数据的离散程度”。在这里,D选项虽有关联,但不如C选项直接对应离散数据的核心作用。然而,若从广义上理解“说明数据的某种特性”的角度,D选项可视为离散数据在数据分布分析中的一种应用(尽管不是其最主要或直接的作用)。 E. **说明数据的丰态程度**: “丰态程度”并非统计学中的标准术语,且离散数据并不直接用于描述此类特性。因此,E选项不符合离散数据的主要作用。 综上所述,最直接和准确地描述离散数据主要作用的是C选项:比较不同变量值水平数据的离散程度。尽管D选项在广义上与数据分布分析相关,但考虑到问题的直接性和精确性,我们主要选择C作为答案。若题目要求更全面地考虑离散数据在数据分析中的可能作用,D也可视为一个相关的选项(但在此多选题中,需根据选项的准确性和直接性来选择)。 **正确答案**:C(主要),若考虑广义应用则还包括D(次要)。但在严格的多选限制下,应优先选择最直接相关的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