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钢企业的实际场景中,型砂和芯砂制备过程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原砂、黏结剂、水、附加物**四大类,具体说明如下: 1. **原砂**:作为型砂和芯砂的基体材料,提供耐高温性和结构支撑。铸钢件常用新硅砂,其$SiO_2$含量高、颗粒坚硬,能抵抗高温金属液侵蚀。部分场景也会使用石英-长石砂,需根据铸件材质和工艺要求选择粒度(如24/45\~75/150目),并控制砂粒形状(圆形为佳)以提升透气性。 2. **黏结剂**:用于将砂粒固定成型,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砂型或芯砂。铸钢件生产中常用黏结剂包括: - **水玻璃**:通过加热硬化或有机酯作用实现自硬,适用于制造铸钢件砂型。 - **树脂**:如呋喃树脂、碱性酚醛树脂等,与硬化剂混合后制成砂型,具有强度高、溃散性好等优点。 - **水泥**:如双快水泥,用于配制自硬砂,但供应量有限且保存期短。 3. **水**:在型砂和芯砂制备中起稀释和调节作用,影响砂型的强度、透气性、可塑性及发气量。需严格控制加入比例,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强度下降或透气性变差。 4. **附加物**:为改善型砂和芯砂性能而加入的少量物质,例如: - **煤粉**:防止铸件粘砂,提高表面光洁度。 - **锯末和焦炭**:提高铸型透气性和退让性。 - **淀粉**:减少夹砂结疤类缺陷,增加型砂韧性和可塑性。 - **渣油**:作为芯砂粘结剂,提高型砂流动性和表面光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