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详细的DIY土壤湿度传感器方案,包含原理、材料清单、制作步骤及优化建议,适合初学者和电子爱好者实践: ### **一、方案概述** 通过自制电容式或电阻式传感器,检测土壤含水量并转换为电信号,配合微控制器(如Arduino)实现湿度监测与报警。本方案以**电阻式传感器**为例(结构简单、成本低)。 ### **二、工作原理** - **电阻式原理**:土壤湿度越高,导电性越强,传感器两极间电阻越小。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可推算湿度值。 - **信号转换**:将电阻变化转为电压变化,经ADC(模数转换器)读取后输出湿度百分比。 ### **三、材料清单** | 类别 | 材料/工具 | 备注 | |------------|-----------------------------------|-------------------------------| | **传感器** | 镀锌铁钉(2根,长10cm) | 作为电极,耐腐蚀 | | | 塑料板/木板(5x5cm) | 固定电极间距 | | | 导线(20cm,2根) | 连接电极与电路 | | **电路** | Arduino Uno(或兼容板) | 主控芯片 | | | 10kΩ电阻(1个) | 分压电路用 | | | 面包板+跳线 | 快速搭建电路 | | | 杜邦线(公对公,6根) | 连接传感器与Arduino | | **辅助** | 热熔胶枪/电工胶布 | 固定导线 | | | 万用表(可选) | 调试时测量电阻 | | **显示** | LCD1602屏幕(可选) | 显示湿度数值 | | | LED灯+220Ω电阻(可选) | 湿度阈值报警 | ### **四、制作步骤** #### **1. 传感器制作** 1. **电极固定**: - 将两根铁钉平行插入塑料板,间距1-2cm,深度约8cm(确保接触土壤)。 - 用热熔胶固定铁钉底部,防止松动。 2. **导线连接**: - 将导线一端剥去绝缘层,缠绕在铁钉顶部,用胶布或焊锡固定。 - 另一端预留5cm长度,用于连接电路。 #### **2. 电路搭建** 1. **分压电路**: - 将传感器电极(作为可变电阻)与10kΩ固定电阻串联。 - 连接点接Arduino的模拟输入引脚(如A0)。 - 电路图示意: ``` 5V → 传感器 → A0 → 10kΩ电阻 → GND ``` 2. **扩展功能(可选)**: - **LCD显示**:连接I2C接口的LCD1602,显示湿度百分比。 - **阈值报警**:在A0引脚加比较器电路,或通过Arduino代码控制LED亮灭。 #### **3. 代码编写** ```cpp const int sensorPin = A0; int sensorValue = 0; float humidity = 0;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 void loop() { sensorValue = analogRead(sensorPin); // 线性转换(需根据实际标定调整参数) humidity = map(sensorValue, 0, 1023, 0, 100); Serial.print("Humidity: "); Serial.print(humidity); Serial.println("%"); delay(1000); } ``` - **标定建议**:将传感器插入干燥/湿润土壤,记录对应ADC值,调整`map()`参数。 #### **4. 测试与优化** 1. **初步测试**: - 将传感器插入不同湿度土壤,观察串口监视器数值变化。 2. **防腐蚀处理**: - 在铁钉表面涂覆环氧树脂或指甲油,延长使用寿命。 3. **数据校准**: - 使用商用土壤湿度计对比,修正线性转换公式。 ### **五、进阶优化** 1. **多传感器阵列**:并联多个传感器,监测不同深度湿度。 2. **无线传输**:添加ESP8266模块,实现Wi-Fi数据上传至云端。 3. **自动灌溉**:连接继电器控制水泵,实现湿度阈值自动浇水。 4. **3D打印外壳**:设计防水外壳,保护电路。 ### **六、注意事项** 1. **电极材料**:铁钉易腐蚀,可替换为不锈钢或镀镍电极。 2. **供电安全**:避免直接使用220V市电,优先选择低压供电。 3. **环境干扰**:远离强电磁场(如电机),防止信号干扰。 4. **长期使用**:定期清理电极表面污垢,保持接触良好。 ### **七、成本估算** - 基础版(仅传感器+Arduino):约¥50-80 - 完整版(含LCD+报警):约¥120-150 通过此方案,您可快速搭建一个低成本、可扩展的土壤湿度监测系统,适用于家庭盆栽、农田实验等场景。动手实践时,建议先从基础电路开始,逐步添加功能模块。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