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已成为全球及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以下将从我国及世界两个层面,对慢性心衰病的概况进行详细叙述。 ### 世界慢性心衰概况 **患者数量与分布**: 目前全球估计有约643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衰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特别是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在一些发达国家,心衰的患病率可达到1%至2%,年发病率约为0.5%至1%。 **病因**: 全球范围内,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预计将继续上升。 **治疗进展**: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不断变迁,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神经内分泌抑制的“金三角”治疗模式在HF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此外,新的治疗药物如SGLT2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引入,使得HFrEF的治疗进入了“新四联”时代。然而,尽管治疗手段增加,心衰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仍然较高,生活质量普遍较差。 ### 中国慢性心衰概况 **患者数量**: 根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5岁及以上的居民心衰患病率为1.3%,估计现有心衰患者约为890万人。这一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而持续增长,心衰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 **病因分布**: 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同样是冠心病和高血压,二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此外,风湿性心脏病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瓣膜性心脏病仍不容忽视。同时,慢性肺心病和高原性心脏病在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地域高发性。 **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尤其是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而形成的全心衰竭。慢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等症状。 **治疗与康复**: 在治疗方面,中国遵循国际指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以及心脏康复等。近年来,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积极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总体展望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全球及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随着对心衰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手段的持续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降低心衰发病风险的重要途径。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